|
一是申请对象不同。廉租房的申请对象仅限于本市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,而公租房的申请对象不受区域和户籍限制。
二是收入限制标准不同。主城区申请廉租住房的收入限制标准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450元;申请公租房的收入限制标准为:单身人士月收入不高于2000元,家庭月收入不高于3000元。
三是交纳的租金不同。廉租房月租金标准约为0.8-1.2元/平方米。
问题一:漏水、路面塌陷
7月21日的一场暴雨,无意中将首开旗下的北京限价房项目同馨家园“浇”出了原形:顶楼漏水、墙面渗水、小区路面塌陷。
问题二:楼盘使用空心砖
调查中发现,不光是漏水,该楼盘“空心砖”问题也让很多业主不得不搁置装修计划。空心砖的厚度只有两厘米,厨房吊柜、抽油烟机根本无法安装。更夸张的是,邻居自己在厨房打孔时竟然可以轻易看到楼道。
住建委回应 称系质量问题7询问丰台区住建委,其监督站的工作人员表示,“验收合格不代表房屋绝无毛病”,对于墙面渗水,开发商须认真处理。
超半廉租房空置问题出在哪儿
一是有的地方租金高,让人租不起;
二是有的地方设置申请廉租房的条件苛刻,很多地方没有把常驻外来人口纳入,因而申请廉租房者少;
三是一些地方的廉租房建筑质量差,让人不敢住;
四是一些地方把廉租房建设在偏僻的地方,那里公共设施如学校、医院等建设没有跟上。人们住在那里,无论上学、就医的成本,还是上班成本都很高。 …[详细]
设计与需求“不对接
保障房之所以出现空置,很重要的原因是设计与需求“不对接”。地段离市中心太远、生活通勤不便、租金定价不合理……这些先天不足,让不少低收入家庭无奈放弃。
审核不严
审核不严格、信息公开不够,给保障房的分配留下了寻租和腐败的空间,让违规享受保障房的事件屡禁不止。
分配管理制管理制度是否完善
在任务重、时间短、资金紧、经验不足的压力下,一些地方为了尽快完成上级政府分派的任务,片面追求建设的速度和进度,萝卜快了不洗泥,忽视了前期对住房情况的摸底、项目规划和后期的分配、管理。
市场经济下低价低质的体现
由于限价房“限价销售”的特点,且销售价格在招标时就定下来了,因此在后期的开发中,开发商可能会偷工减料,为房屋质量埋下隐患;
监管缺失
限价房本身的定位就是一个混合体,它是商品房中的政策房,政策房中的商品房,双轨制的定位本身就为其埋下了众多风险。
举措
保障房要建立关键岗位人员质量终身负责制;建筑企业要设立“行贿黑名单”,及时向社会公布,“拉黑”企业将被逐出北京市场;检测单位如提供虚假报告将被一票否决直接清出市场。
我们至今没有进行过一次像模像样的住房普查;
没有编制并公布住房建设规划;
绝大多数地方对本地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并不清楚,制定保障房建设目标和政策还在“拍脑袋”;
多数地方花重金建设的保障房信息系统还只停留在“电子登记表”的初级阶段;
全国住房信息系统迟迟无法联网,已实现联网的城市上传的信息仍然不足;
保障房建设搞了多年,但住房保障法却至今没有问世......
对保障房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,不少地方已经探索出了一些破解之法。
比如陕西对全省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进行了普查,
重庆对公租房保障对象不设收入和户籍门槛,
厦门出台了保障房地方法规严惩骗取保障房者
北京保障房要建立关键岗位人员质量终身负责制;这些成功做法都值得尽快总结与推广。
当然,住房体系改革更需抓紧推进,通过制度保障来预防问题。